(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为晋城市城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图为晋城市城区智慧农经大数据平台。 本栏图片:本报通讯员
阅读提示村(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基层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之一。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当下,村(社区)的集体经营性资产逐渐增多。与之相比,监管交易方式则相对滞后,甚至因此引发一些矛盾问题,影响到乡村发展。 全盘谋划,果敢创新才有出路。近年来,晋城市城区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通过打造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新模式,积极探索村(社区)资产、资金、资源“三资”管理规范化和收益最大化。由此,理顺了“三资”监管权能,实现了高效配置增值,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核资产、汇数据底清数明夯基础
“想要实现村(社区)‘三资’管理规范化和收益最大化,摸清家底并形成常态化跟踪管理制度是首要前提。经过我们的合力攻坚,现在这个基础已相当坚实。”面对全区各个村(社区)的“三资”电子数据,晋城市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景军胜底气十足地说。 城区是晋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同时也是全市村(社区)经营性资产最多的区域。“2019年,我们在完成全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时统计,辖区142个行政村和社区的集体经营性资产达到了20多亿元,占到了全市的近1/3。而这当中,大量的土地、农房、宅基地等资源资产闲置没有得到充分盘活。不少集体运营能力弱,还有处置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导致这么大规模的资产,每年仅有1.7亿多元的盈利。”景军胜说。 直面痛点,城区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扭转局面,第一步便是从摸清家底、列清台账开始。2020年,该区组建起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自然资源、住建等11个部门协同的工作专班,全面打响清产核资攻坚战。 清查“三资”汇数据,全面查清村(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明确资产价值、位置、数量等基础数据,并全部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汇入“三资”管理数据库和产权交易平台数据库。截至目前,共清查各类资产79.1亿元、土地资源22万亩;深入开展“清化收”,对村(社区)集体经济合同进行全面摸排,累计摸排合同2257份,对492份不规范合同全部进行了规范调整,收回合同欠款2311万元,化解村级债务5653万元,清收债权512万元。 在此基础上,该区进一步确定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等十个类别产权交易种类,划定了市场交易运行权责边界。针对不同交易品种,分类明确耕地、林地等承包经营权的交易收益归农户所有,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等交易收益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纳入集体财务统一管理,确保农户和村集体收益分配科学、利益得到保障。同时还广泛宣传发动,通过集中培训、媒体宣传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农村产权交易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认同感。产权交易底清数明、公开透明,为规范有序开展交易奠定起坚实基础。
明底价、保公平闭环监管成体系
“通过平台的公开竞拍,我们的凤台市场新一年的经营权成交额达到了61.6万元,比上年增收了22万元。”说起近日社区达成的交易,城区南街街道办事处驿后社区党支部书记茹军满怀喜悦。 今年7月,凤台市场上一年的经营权限即将到期。按照城区制定的交易政策,社区提前4个月就开始谋划部署。通过研究制定租赁流转交易方案、四议两公开、街道联审等程序后,将市场新一年的租赁权投放在城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公开发布。“5个工作日的公示期里,多家经营主体参与了报名。在第6天的公开竞拍中,交易价格一路飙升,看到最终价款,大伙儿都乐坏了。”茹军说。 万苑社区所辖的凤台西街1690号厂房租金增长到了每年35万元、庞圪塔村的临街商铺增长为每年54.05万元、郝匠社区一栋长期闲置的办公楼通过平台成功交易带来260万元收益……自2021年6月在全市率先建成县(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以来,城区通过平台累计挂牌交易2020笔、成交1301笔、成交额6500万元,为集体增收1110万元,真正成为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聚宝盆”。 “我们的平台之所以能发挥这么好的效果,全因背后一套严谨创新的闭环监管体系。”景军胜向记者详细介绍。 在平台运营上,该区采取“政府主导+第三方运营+市场化运作”模式:区农业农村局主管,负责指导监督;晋城农商银行协助运营,具体全程跟进;集体资源资产交易全部上平台,运用“市场竞价”机制,为全区集体经济组织免费提供服务。 在平台交易上,该区实行“村(社区)申请—镇审核—区统一交易”的办法;出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使用权流转交易指导价确定办法》《晋城市城区农村产权交易操作手册》等一系列制度,对村级资源资产交易涉及的拟订方案、立项预审、信息发布、组织交易、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14个环节全部明确操作细则和标准模板;充分发挥平台集聚传播优势,大力拓宽供需信息渠道,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展公开竞拍,确保全流程公开透明、留痕可溯。 特别是注重把好“规范交易底价、保证资金到位”两道关,该区明确要求所有交易在进入平台前必须充分调查资产周边市场价,并通过股民代表会议研究确定交易底价,防止“低价出租”;要求所有受让方竞价前须预交保证金(一年租金)到产权交易平台账户,成交3日内平台将资金转入村(社区),防止“虚假成交”。同时,每笔交易在制定方案前,均由自然资源、消防、环保等部门组成审核小组开展全面审核监督,提前完善租赁工作程序,堵塞各类管理漏洞。 在此基础上,平台建立起“资源资产全部入库—到期合同自动预警—交易系统进行交易—完成交易签订合同—返回系统静态管理”的闭环监管体系,逐步形成纵向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数据全贯通,横向管理、交易、监督、公开等功能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强支撑、优服务金融赋能促振兴
除了全面精准的“三资”数据和科学严谨的交易管理,晋城市城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最大特色就是引入了金融机构参与具体运营。 “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交易转账结算,而且让政府能在减少投入的同时,实现对集体资产运营的有效监管。”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焦碧婵说,“更关键的是,我们将金融服务嵌入平台,使平台效能得到了进一步放大。” 硕大的屏幕上,全区各集体组织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产业结构、经济收入等数据一目了然,产权交易项目、交易数额、交易结果等滚动呈现。“我们这个平台集‘三资’管理、股权管理、产权交易、银农直连、金融服务为一体,具备资金管理、实时监控、远程查询、在线分析指导等多种功能。”在城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智慧农经大数据展示屏前,晋城农商银行项目负责人王文明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0年城区筹备建设平台时,该行就与城区农业农村局达成共建智慧化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战略合作。而眼下,平台应用已十分成熟,并不断优化延伸出更多精准服务。 “在进行产权交易的同时,客户可在平台上直接转接到金融服务板块进行随时了解咨询、线上申请,获得线上审核、审查、审批等便捷金融服务,从而实现了‘一道门’进出、‘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王文明说,“依托产权交易平台的数据沉淀,我们进一步挖掘金融服务潜能,强化产权交易领域信贷产品创新运用,从而让金融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地助力乡村振兴。” 这几天,正筹备商铺运营的景西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长杜真利忙得不亦乐乎。“马上就能开业了,全部投用后,每年我们光租金就能收入80多万元。”说起几个月前做成的这笔“好买卖”,他难掩兴奋。 为进一步提升集体经营效益,去年年底,该合作社决定购入商铺运营。本来他们通过交易平台看好了市区一栋位置很好的商铺,但在竞拍中却出现了资金缺口。“本来以为没戏了,没想到平台直接推送了贷款服务,手续简单,利息还低。最终,我们用银行发放的1350万元农经贷完成了购买,办成这件大好事。”杜真利高兴地说。 杜真利的体验感受是平台金融优势的一个缩影。针对集体发展,平台拓宽抵押担保方式,提供农经贷、农股贷、集体资产股权质押;针对平台交易主体融资难,推出租赁贷、乡村振兴青年贷;针对农户需求,开展全辖区整村授信服务,以授信“贷”动发展……截至目前,晋城农商银行通过平台已累计办理投放各类贷款3000多万元,完成辖内41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总金额达14.65亿元。 小平台盘活家底,新模式助推振兴。焦碧婵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将进一步夯实基础机制,拓展交易品类、服务范围,持续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提质升级,全力打造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晋城市城区样板’,蹚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本报记者王天晓本报通讯员韩斯斯